上周,被称为“夏季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闭幕。作为本届论坛联席主席,Kadri博士在出席多场活动的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上周,被称为“夏季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闭幕。作为本届论坛联席主席,Kadri博士在出席多场活动的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她指出,短期来看,关税和国际冲突扰乱了贸易流动,特种化学品行业面临着波动与不确定性,但这些只是暂时性的。全球化并未结束,而是在进化之中。我们将迎来更多的区域化价值链,如近岸生产和本土化制造。
Kadri博士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极为看好。她说,中国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欧洲国家正在努力吸引中国企业在当地扎根,以推动欧洲的技术本土化,这是中国创新实力飞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世索科不仅希望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内市场的商机,也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合作伙伴。
Q1:
请简单介绍一下世索科以及中国特种化学品行业的前景。
首先,中国对世索科乃至整个化工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市场。如今,全球化工产出有一半来自中国,而中国经济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中间体以及制成品都依赖化工业。化工业被誉为“万业之母”,从轻量化电气化和互联互通,到生物技术,涉及经济的方方面面。
亚洲区域对我们至关重要,且预计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其他地区。虽然目前中国业务仅占集团整体营收约15%,但我们认为还有翻倍空间。中国对更复杂、更具可持续性、整体拥有成本较低的产品需求强劲,尤其是在比亚迪、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以及小米等创新型企业的推动下。
我相信,全球化并未结束,而是在进化之中。我们将迎来更多的区域化价值链,如近岸生产和本土化制造。在世索科,我们秉持“本地化”战略,即在中国为中国、在美国为美国、在欧洲为欧洲,与客户紧密合作,构建可靠、具成本效益的本地价值链。在这种“新常态”下,韧性尤为关键。
因此,虽然短期内受到关税等宏观压力的影响,但我对中长期前景依然乐观。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机会和启示,这正是我们正与客户共同践行的方向。
Q2:
能否谈谈世索科目前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包括近期的扩张计划?
首先,我们持续投资中国。比如,最近在上海设立了公司区域总部。一年前,我们任命了陈璞博士担任亚洲首席执行官,常驻上海,并直接向我汇报。这样一来,我们在中国的高层决策实现了本地化。他的职责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制定因地制宜的战略,并按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推进布局。我们非常高兴能率先启动这一工作,这是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关键性进化。
其次,我们持续增加生产领域的投资。近期,常熟基地的扩产显示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长期投资计划。客户希望我们更贴近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在轻量化、电气化、健康护理、工业应用及生物科技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我们乐见这些领域的需求迅速增长。我们也正与生物科技公司和高校展开合作,人才是重中之重,这种深度协作对我们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正在重点规划交通领域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中国商飞都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也在加大电子电气、半导体和智能终端等领域的研发,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家庭护理与个人护理领域也拥有大量业务,为中国日益成熟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提供高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从中长期来看,我对中国市场极为看好。中国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构建“为中国服务”的高效价值链,并通过出口延伸全球影响力。我对中国制造的领军企业也充满信心。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将陆续投资欧洲等地区,欧盟已要求他们在当地落地相关技术。这显示出今天的趋势与30年前中国要求外资在华建设技术中心正好相反:现在是欧洲在吸引中国企业OEM将技术落地,以推动东道国的技术本土化,这是中国从“模仿”迈向“创新”的有力证明。
Q3:
也就是说,世索科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新商机?
这正是世索科的优势所在,也让我们具备明显竞争力。我们熟悉欧洲地区的法律与监管框架,并且已经深入当地的价值链。我们在欧洲拥有多项生产许可,涵盖交通、储能电池应用、互联技术等诸多领域。
当中国整车厂商希望在欧洲设厂时,应优先考虑通过构建本地化价值链来提升韧性和成本效益,正如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领军者”那样。仅仅依赖从中国往欧洲运输商品或原材料,从长远来看不可持续。真正需要的是符合欧洲标准的专业化产品。
通过支持中国车企在欧洲落地,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合规、高效且稳健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Q4:
世索科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战略重点是什么?如何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目标相契合?
在低碳经济方面,中国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为2060年,而世索科计划将于2040年实现碳中和,比中国的目标提前20年,比欧洲目标提前10年。自2019年起,我们就高效推行着“同一个地球”的目标,并且始终保持盈利。我们在中国的运营已全面使用可再生电力。可持续与盈利并不冲突,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大规模投资,这对整个化工业都是利好。我们的所有解决方案和材料都旨在帮助客户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推动产品循环化。目前,循环产品销售已占总销售额的16%,远高于2019年的个位数,预计2030年前将达到18%。可见,可持续性已融入我们的DNA,而且是在盈利的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是当今化工业的全球中心。尽管美国和欧洲正在推动产业本地化,中国仍将继续引领全球价值链建设。同时,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需求持续强劲增长。拥有14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需求愈发成熟,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关心对地球的影响、追求高价值且可持续的产品。
Q5:
世索科计划如何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动特种化学品和材料的创新,支持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我们每年有20%的销售额来自过去五年内推出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每年都会对产品组合进行显著更新,五年内实现完全革新。
在世索科,科学是我们的根基。我们的上海研究与创新中心是集团在亚洲最大的研发枢纽,不仅引领本土市场,还面向全球市场进行创新。它拥有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设施,采用生成式AI技术,并在电气化、连接性与轻量化材料方面实现了突破。
几个月前,我们与中石化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合作开发热塑性复合材料,比我们目前使用的复合材料更具循环利用性。此外,我们还在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设有奖学金和校园合作项目。我们非常重视学术协作,这对培养未来一代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新方式。我们很早就将生成式AI应用于创新流程、销售渠道以及世索科的专属AI工具SyGPT中。我们一直在认真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来加快市场化的速度,以及如何积极地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我们的中国OEM合作伙伴与本地员工,是最早在内部推广生成式AI的群体,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日常运作中,这体现了中国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
中国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也对我们的全球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上周,被称为“夏季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闭幕。作为本届论坛联席主席,Kadri博士在出席多场活动的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上周,被称为“夏季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闭幕。作为本届论坛联席主席,Kadri博士在出席多场活动的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她指出,短期来看,关税和国际冲突扰乱了贸易流动,特种化学品行业面临着波动与不确定性,但这些只是暂时性的。全球化并未结束,而是在进化之中。我们将迎来更多的区域化价值链,如近岸生产和本土化制造。
Kadri博士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极为看好。她说,中国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当前,欧洲国家正在努力吸引中国企业在当地扎根,以推动欧洲的技术本土化,这是中国创新实力飞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世索科不仅希望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内市场的商机,也希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合作伙伴。
Q1:
请简单介绍一下世索科以及中国特种化学品行业的前景。
首先,中国对世索科乃至整个化工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市场。如今,全球化工产出有一半来自中国,而中国经济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中间体以及制成品都依赖化工业。化工业被誉为“万业之母”,从轻量化电气化和互联互通,到生物技术,涉及经济的方方面面。
亚洲区域对我们至关重要,且预计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其他地区。虽然目前中国业务仅占集团整体营收约15%,但我们认为还有翻倍空间。中国对更复杂、更具可持续性、整体拥有成本较低的产品需求强劲,尤其是在比亚迪、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以及小米等创新型企业的推动下。
我相信,全球化并未结束,而是在进化之中。我们将迎来更多的区域化价值链,如近岸生产和本土化制造。在世索科,我们秉持“本地化”战略,即在中国为中国、在美国为美国、在欧洲为欧洲,与客户紧密合作,构建可靠、具成本效益的本地价值链。在这种“新常态”下,韧性尤为关键。
因此,虽然短期内受到关税等宏观压力的影响,但我对中长期前景依然乐观。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机会和启示,这正是我们正与客户共同践行的方向。
Q2:
能否谈谈世索科目前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包括近期的扩张计划?
首先,我们持续投资中国。比如,最近在上海设立了公司区域总部。一年前,我们任命了陈璞博士担任亚洲首席执行官,常驻上海,并直接向我汇报。这样一来,我们在中国的高层决策实现了本地化。他的职责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制定因地制宜的战略,并按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推进布局。我们非常高兴能率先启动这一工作,这是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关键性进化。
其次,我们持续增加生产领域的投资。近期,常熟基地的扩产显示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长期投资计划。客户希望我们更贴近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在轻量化、电气化、健康护理、工业应用及生物科技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我们乐见这些领域的需求迅速增长。我们也正与生物科技公司和高校展开合作,人才是重中之重,这种深度协作对我们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正在重点规划交通领域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中国商飞都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也在加大电子电气、半导体和智能终端等领域的研发,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家庭护理与个人护理领域也拥有大量业务,为中国日益成熟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提供高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从中长期来看,我对中国市场极为看好。中国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构建“为中国服务”的高效价值链,并通过出口延伸全球影响力。我对中国制造的领军企业也充满信心。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将陆续投资欧洲等地区,欧盟已要求他们在当地落地相关技术。这显示出今天的趋势与30年前中国要求外资在华建设技术中心正好相反:现在是欧洲在吸引中国企业OEM将技术落地,以推动东道国的技术本土化,这是中国从“模仿”迈向“创新”的有力证明。
Q3:
也就是说,世索科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新商机?
这正是世索科的优势所在,也让我们具备明显竞争力。我们熟悉欧洲地区的法律与监管框架,并且已经深入当地的价值链。我们在欧洲拥有多项生产许可,涵盖交通、储能电池应用、互联技术等诸多领域。
当中国整车厂商希望在欧洲设厂时,应优先考虑通过构建本地化价值链来提升韧性和成本效益,正如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领军者”那样。仅仅依赖从中国往欧洲运输商品或原材料,从长远来看不可持续。真正需要的是符合欧洲标准的专业化产品。
通过支持中国车企在欧洲落地,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合规、高效且稳健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Q4:
世索科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战略重点是什么?如何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目标相契合?
在低碳经济方面,中国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为2060年,而世索科计划将于2040年实现碳中和,比中国的目标提前20年,比欧洲目标提前10年。自2019年起,我们就高效推行着“同一个地球”的目标,并且始终保持盈利。我们在中国的运营已全面使用可再生电力。可持续与盈利并不冲突,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大规模投资,这对整个化工业都是利好。我们的所有解决方案和材料都旨在帮助客户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推动产品循环化。目前,循环产品销售已占总销售额的16%,远高于2019年的个位数,预计2030年前将达到18%。可见,可持续性已融入我们的DNA,而且是在盈利的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是当今化工业的全球中心。尽管美国和欧洲正在推动产业本地化,中国仍将继续引领全球价值链建设。同时,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需求持续强劲增长。拥有14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需求愈发成熟,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关心对地球的影响、追求高价值且可持续的产品。
Q5:
世索科计划如何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动特种化学品和材料的创新,支持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我们每年有20%的销售额来自过去五年内推出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每年都会对产品组合进行显著更新,五年内实现完全革新。
在世索科,科学是我们的根基。我们的上海研究与创新中心是集团在亚洲最大的研发枢纽,不仅引领本土市场,还面向全球市场进行创新。它拥有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设施,采用生成式AI技术,并在电气化、连接性与轻量化材料方面实现了突破。
几个月前,我们与中石化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合作开发热塑性复合材料,比我们目前使用的复合材料更具循环利用性。此外,我们还在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设有奖学金和校园合作项目。我们非常重视学术协作,这对培养未来一代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技术,尤其是生成式AI,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新方式。我们很早就将生成式AI应用于创新流程、销售渠道以及世索科的专属AI工具SyGPT中。我们一直在认真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来加快市场化的速度,以及如何积极地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我们的中国OEM合作伙伴与本地员工,是最早在内部推广生成式AI的群体,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日常运作中,这体现了中国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
中国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也对我们的全球业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