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南方电网主办,南方电网数字传媒、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协会承办的,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正式启动。国能日新代表出席论坛,参与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2025赛季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
10月31日,由南方电网主办,南方电网数字传媒、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协会承办的,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正式启动。国能日新代表出席论坛,参与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2025赛季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
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是南方电网主办的以全面提升南方区域新能源预测水平为目标的高级科技赛事,该培育计划邀请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预测算法团队参与南方区域的实景新能源预测比拼,选出适合南方区域的新能源预测“TOP级”选手,构建“灵活、开放”的新能源功率预测新生态。
评分机制采用多维度分级计算,从准确性、稳定性、时效性三个关键指标,全方位评估模型表现,要求参赛队伍对南网五省区全部集中式风电与光伏场站开展深度建模,既要实现子站端精准预测,也要进一步细化至分省、分地区等不同层级的区域级预测数据,因此,该培育计划一直是功率预测业内的“明珠赛事”。国能日新凭借「旷冥」3.0 AI大模型的强大技术能力,持续提供精准、稳定的功率预测技术,本次2025赛季获特等奖,已蝉联四届取得该培育计划的第一名和特等奖最高荣誉。

在论坛现场,国能日新分享了《大模型、AI技术赋能精准预测与市场创新》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以「旷冥」3.0 AI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精准功率预测及相关的度峰保供、极端气象预警、电力市场交易、分布式能源促消纳等方面贡献的数智化价值。
“数据”+“算力”+“算法”,1+1+1>3
作为国能日新AI技术的核心载体,「旷冥」3.0 AI大模型以数据+算力+算法优势确立行业标杆。凭借覆盖中国近6000家新能源场站的服务实测数据、45年高质量ERA5再分析资料、8大主流NWP模式初始场、20余类全球观测数据,形成独特的场站级数据池,为大模型持续迭代学习提供最贴近物理世界事实的信息基础,模型预测的精准性每时每刻都在提高;在纯净庞大的数据支持之外,「旷冥」通过多套 HPC与GPU集群构建高效架构,实现PB级数据的智能调度与并行运算,形成澎湃算力,确保气象预测与能源数据的高效处理;除了海量的数据底座和超强算力,国能日新集结百余名AI算法、气象、数据工程师及数十位博士专家的跨学科团队,形成科研与工程深度融合的行业领先合力,为「旷冥」大模型的算法确定了聚焦于新能源场景的定制化适配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与算力的潜能。
基于以上数据、算力、算法的核心优势,「旷冥」更真实地还原新能源物理时空场景,可精准预测极端天气、100米风速和辐照度、电力市场趋势走向等关键信息,在新能源中长期趋势研判与极端天气响应能力上实现显著跃升,协同多场景能源数智化应用,充分释放清洁能源的能效价值、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
新能源精准预测 促电网保供度峰数智化落地
截至2025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1478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7%,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电力系统因风光出力波动性因素影响,双高峰特性日益突出,系统调节能力明显不足,负荷需求多变难测,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能日新「旷冥」3.0 AI大模型可提前预判新能源发电量与用电量峰值的时序错位情况,通过精准的功率预测数据,帮助电网“削峰填谷”,精度持续提升。引导储能在发电盈余时储电、灵活调节电源在负荷高峰前预留裕度,缓解弃能与供电缺口。借助“全球—区域—场站”三级嵌套框架,「旷冥」实现复杂地形下的区域精细化预测,支撑AGC策略优化与储能调频容量分配,将系统从被动调节转为主动规划,缓解调节能力不足压力。此外,「旷冥」的“源-网”双端的精准预测可以缩小新能源出力预测误差,减少系统冗余备用容量,支撑跨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从源网荷储协同层面降低电力电量平衡复杂度,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华北某主站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在该日风速剧烈波动,「旷冥」的极端天气模型成功识别局地突发对流并提前调整预测路径,最终实现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1.37%。这一优化不仅提升了负荷调度的安全边界,也帮助交易申报规避了因预测偏差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新能源精准预测 解极端天气叠加现货交易困境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现货交易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新能源场站的重要课题。「旷冥」3.0 AI大模型通过极端天气精准预警、全周期功率预判、交易策略动态优化三重能力,从风险源头到决策落地全链条化解现货交易风险。
「旷冥」基于电站海量单机运行数据及历史极端天气数据,结合权威机构数值天气预报建立极端天气预测模型,同时,应对大风、台风、覆冰、沙尘等极端天气事件时,具备更高的命中率和稳定性,并持续优化异常气象条件下的功率预测算法,实现了对极端天气的精准预警和出力情况预测。国能日新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与电力市场规则,构建全链条数智化解决方案:以精细化 “智慧平台+专人操盘”为核心决策机制,依托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可动态解析市场规则,精准捕捉峰谷电价走势,提前生成清晰的电价预判。2025年6月山东高温、大风与强降雨极端天气,修正午间负荷预测,山东100MW风电场单月现货交易增收5万元,收益提升16.69%;代运营的月售1亿度电售电公司现货交易单月增收17万元,度电收益提升9.08%。
新能源精准预测 助源网荷储新业态持续拓展
分布式电站全面接入电网已成为必然,电网如何保障安全入网与规范消纳,国家明确提出了分布式能源“四可”规范,其中分布式功率预测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全面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分布式电站的业务场景多元且成融合态势:一是多能融合,以绿电制氢氨醇为代表的多能转换技术正加速探索与示范应用;二是资源整合,绿电直连政策已初步搭建让新能源和用户“直接见面”的桥梁,随着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和支撑技术日益成熟,类似模式的应用范围有望不断拓展;三是优势聚合,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光储融合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提升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以上提到的所有新兴业态,都需要高度数智化的AI功率预测系统提供出力的预判,指导新能源稳定供应,推动分布式能源就近、高效消纳。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全球科技增长的核心引擎,更已成为能源行业高效化运营、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能日新坚持“数据+算力+算法”全面发展、持续迭代AI能力,在新能源功率预测方面进行精细化探索。「旷冥」3.0 AI大模型技术,努力提高新能源的平稳生产、保障安全供应;数智化极端天气预警结合现货市场趋势研判,变灾害为盈利点,实现场站的安全发电、稳定盈利;提升分布式电站的负荷能力,推动源荷互动、绿点直连的普及,促进新能源的就近、充分消纳。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电力红利,获得稳定、低价、清洁、智能的电力服务,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新格局。
10月31日,由南方电网主办,南方电网数字传媒、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协会承办的,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正式启动。国能日新代表出席论坛,参与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2025赛季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
10月31日,由南方电网主办,南方电网数字传媒、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协会承办的,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正式启动。国能日新代表出席论坛,参与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2025赛季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
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是南方电网主办的以全面提升南方区域新能源预测水平为目标的高级科技赛事,该培育计划邀请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预测算法团队参与南方区域的实景新能源预测比拼,选出适合南方区域的新能源预测“TOP级”选手,构建“灵活、开放”的新能源功率预测新生态。
评分机制采用多维度分级计算,从准确性、稳定性、时效性三个关键指标,全方位评估模型表现,要求参赛队伍对南网五省区全部集中式风电与光伏场站开展深度建模,既要实现子站端精准预测,也要进一步细化至分省、分地区等不同层级的区域级预测数据,因此,该培育计划一直是功率预测业内的“明珠赛事”。国能日新凭借「旷冥」3.0 AI大模型的强大技术能力,持续提供精准、稳定的功率预测技术,本次2025赛季获特等奖,已蝉联四届取得该培育计划的第一名和特等奖最高荣誉。

在论坛现场,国能日新分享了《大模型、AI技术赋能精准预测与市场创新》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以「旷冥」3.0 AI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精准功率预测及相关的度峰保供、极端气象预警、电力市场交易、分布式能源促消纳等方面贡献的数智化价值。
“数据”+“算力”+“算法”,1+1+1>3
作为国能日新AI技术的核心载体,「旷冥」3.0 AI大模型以数据+算力+算法优势确立行业标杆。凭借覆盖中国近6000家新能源场站的服务实测数据、45年高质量ERA5再分析资料、8大主流NWP模式初始场、20余类全球观测数据,形成独特的场站级数据池,为大模型持续迭代学习提供最贴近物理世界事实的信息基础,模型预测的精准性每时每刻都在提高;在纯净庞大的数据支持之外,「旷冥」通过多套 HPC与GPU集群构建高效架构,实现PB级数据的智能调度与并行运算,形成澎湃算力,确保气象预测与能源数据的高效处理;除了海量的数据底座和超强算力,国能日新集结百余名AI算法、气象、数据工程师及数十位博士专家的跨学科团队,形成科研与工程深度融合的行业领先合力,为「旷冥」大模型的算法确定了聚焦于新能源场景的定制化适配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与算力的潜能。
基于以上数据、算力、算法的核心优势,「旷冥」更真实地还原新能源物理时空场景,可精准预测极端天气、100米风速和辐照度、电力市场趋势走向等关键信息,在新能源中长期趋势研判与极端天气响应能力上实现显著跃升,协同多场景能源数智化应用,充分释放清洁能源的能效价值、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
新能源精准预测 促电网保供度峰数智化落地
截至2025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1478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7%,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电力系统因风光出力波动性因素影响,双高峰特性日益突出,系统调节能力明显不足,负荷需求多变难测,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能日新「旷冥」3.0 AI大模型可提前预判新能源发电量与用电量峰值的时序错位情况,通过精准的功率预测数据,帮助电网“削峰填谷”,精度持续提升。引导储能在发电盈余时储电、灵活调节电源在负荷高峰前预留裕度,缓解弃能与供电缺口。借助“全球—区域—场站”三级嵌套框架,「旷冥」实现复杂地形下的区域精细化预测,支撑AGC策略优化与储能调频容量分配,将系统从被动调节转为主动规划,缓解调节能力不足压力。此外,「旷冥」的“源-网”双端的精准预测可以缩小新能源出力预测误差,减少系统冗余备用容量,支撑跨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从源网荷储协同层面降低电力电量平衡复杂度,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华北某主站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在该日风速剧烈波动,「旷冥」的极端天气模型成功识别局地突发对流并提前调整预测路径,最终实现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1.37%。这一优化不仅提升了负荷调度的安全边界,也帮助交易申报规避了因预测偏差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新能源精准预测 解极端天气叠加现货交易困境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现货交易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新能源场站的重要课题。「旷冥」3.0 AI大模型通过极端天气精准预警、全周期功率预判、交易策略动态优化三重能力,从风险源头到决策落地全链条化解现货交易风险。
「旷冥」基于电站海量单机运行数据及历史极端天气数据,结合权威机构数值天气预报建立极端天气预测模型,同时,应对大风、台风、覆冰、沙尘等极端天气事件时,具备更高的命中率和稳定性,并持续优化异常气象条件下的功率预测算法,实现了对极端天气的精准预警和出力情况预测。国能日新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与电力市场规则,构建全链条数智化解决方案:以精细化 “智慧平台+专人操盘”为核心决策机制,依托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可动态解析市场规则,精准捕捉峰谷电价走势,提前生成清晰的电价预判。2025年6月山东高温、大风与强降雨极端天气,修正午间负荷预测,山东100MW风电场单月现货交易增收5万元,收益提升16.69%;代运营的月售1亿度电售电公司现货交易单月增收17万元,度电收益提升9.08%。
新能源精准预测 助源网荷储新业态持续拓展
分布式电站全面接入电网已成为必然,电网如何保障安全入网与规范消纳,国家明确提出了分布式能源“四可”规范,其中分布式功率预测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全面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分布式电站的业务场景多元且成融合态势:一是多能融合,以绿电制氢氨醇为代表的多能转换技术正加速探索与示范应用;二是资源整合,绿电直连政策已初步搭建让新能源和用户“直接见面”的桥梁,随着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和支撑技术日益成熟,类似模式的应用范围有望不断拓展;三是优势聚合,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光储融合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提升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以上提到的所有新兴业态,都需要高度数智化的AI功率预测系统提供出力的预判,指导新能源稳定供应,推动分布式能源就近、高效消纳。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全球科技增长的核心引擎,更已成为能源行业高效化运营、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能日新坚持“数据+算力+算法”全面发展、持续迭代AI能力,在新能源功率预测方面进行精细化探索。「旷冥」3.0 AI大模型技术,努力提高新能源的平稳生产、保障安全供应;数智化极端天气预警结合现货市场趋势研判,变灾害为盈利点,实现场站的安全发电、稳定盈利;提升分布式电站的负荷能力,推动源荷互动、绿点直连的普及,促进新能源的就近、充分消纳。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电力红利,获得稳定、低价、清洁、智能的电力服务,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新格局。